陶老师班:何谓冲段少年?
来源:新浪网 时间:2024-06-08 07:21:30
据 陶老师班 公众号报道。
何谓冲段少年?在这本中国围棋协会组织编撰的《中英围棋术语辞典》中有官方解释:接受专业训练,以成为职业棋手为目标的少年。
围棋是个奇妙的项目,古代视为艺术,今人多视之为竞技(体育),现在又归到“智力运动”。相比其它棋牌类,围棋由于有职业段位体系,名义上的职业划分很清楚。反观三棋的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就不那么明晰。
现代围棋各方面受日本影响颇深,很多中文的围棋术语其实是日语舶来词,但冲段少年绝不是。在日韩有个近义词叫“院生”,由于制度的不同,词意不能划等号。
既然是冲职业段位,在一九八二年中国正式设置专业(后改称职业)段位之前,显然是没有冲段少年的,实际上这个词是有道场后才出现。中国很多运动项目一直是举国体制,围棋虽是非奥项目,几十年前也是这种体工队模式。从少年宫选拔到“市体校”再到“省运动队”最终到“国家队”,这样由官方主导遴选人才。早期,应该说能进省队领工资,全日研究棋艺就可以算专业棋手了。
讲冲段少年,有一个词避不开,就是“道场”,得名来源于日本的木谷道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木谷实本人巡游日本各地甚至海外网罗天才棋童收于家中,小棋手们吃住在木谷家中研修棋艺,培养了后世日本棋坛的半壁江山。在中国情形有所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体育局推动部分非奥项目市场化,各地的省队面临解散,当时有一批专业棋手各自下海。其中就有棋手参与创办了“杏泽围棋学校”“三九段围棋道场”,这是中国道场的滥觞。道场应该说是面向冲段少年训练的地方,各地的围棋小天才们聚拢在此,全日制(至少半日制)训练,目标只有定段。现在有些地方的普及型教室也起名叫××道场,可能这样看起来比较专业,就不是一回事儿了。本世纪头十年是道场的发展期,冲段少年这个称呼也是从那时起出现的。
我们把目光转回当下,对冲段方面稍有了解的棋友应该知道,中国棋院杭州分院(俗称杭棋)旗下的“杭州智力运动学校”是现在冲段层面唯一的霸主,这其实是近几年的事。
资料不算完整,但能看出大致趋势
之前北京道场时是各领风骚。其实那时许多冲段少年吃百家饭,几个道场都转一圈并不罕见。杭棋依托强大的资源席卷了最优秀的冲段少年,获得垄断地位也在预料之中。
因为杭棋的强势、职业赛事的颓势、还包括特长生政策缩水等不利影响,冲段少年的整体人数相比十余年前有明显萎缩,特别是放弃学业的“全职”冲段少年越来越少;北京现在还在做冲段级长训班的道场仅剩孟泰龄围棋道场一家,其余专攻普及培训了。笔者倒觉得这几年很多地区建立的少年队也可算成新式的“半道场”。
杭棋的体系与福利待遇确实好,不光学费低廉,食宿有补贴,更重要的是旗下拥有多支职业队甚至围甲队,低龄定段签约后在十五岁以前还有每年三十万的“低龄补贴”,已经算是一条龙服务了。当然天下也没有免费的午餐——杭棋享有优先签约权。
各省的少年队也有官方背景。这类少年队的本意都是保护与挖掘本地人才,背后基本是当地(省)棋协参与运作,特点是入队需选拔、学费低于市场价甚至免费、师资在当地也是顶级。这么看又有些重回体工队模式的感觉,只不过理论上来讲各级棋协虽然归体育局管,但应该算民间社会机构,不是真正的官方。其实这也挺好,地方协会从普及赛事(升级升段赛)中获得资金来源,拿出一部分反哺在高水平队伍上算是种良性循环。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少年队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当地普及人口较多,地方协会也有余力(钱)做这些,只要别一味搞大规模再去抢普及型机构的市场就行。
从训练模式看,杭棋冲段班、衢州葛道、孟泰龄围棋道场长训班是全日制训练;杭棋读训班主要选拔小学阶段的优秀苗子,与当地小学合作上午读书,下午至晚上训练,浙江省少年队与之类似,棋校一体更加高效;地方集训队(少年队)情况不一,大致是周中选几天半日训练或线上授课,周末集中训练,这种相对不耽误学业的折中方案现在越来越受到地方优秀棋童家庭的欢迎。当然,如果一直在当地训练,接近定段水平时当地很难提供适配的对手与环境,而杭棋毕竟是全国的杭棋。
家长们确实也焦虑,特别是所谓城市中产阶级是现在学棋的主力。现在普及培训年龄提早,就连当冲段少年的年龄也在提,其实道场制后的世界冠军们基本都是小小年纪举家京漂,但更多是没冒头的。职业棋手分散四方教学后,大多数不会向家长推荐全职冲段。现在的各路赛事与讯息又多,从幼儿园阶段就在比,也提早给了压力,更主要还是前文所讲的社会与行业环境的变化,家长一想还是算了吧。
笔者斗胆预测未来几年,定段名额上杭棋仍会占据领先地位无疑,但棋学兼修的定段棋手比例会越来越高;内弟子制度(北京陈耀烨围棋教室现在就有这种模式,人数较少)可能也会变多。再往后,杭棋与少年队的模式是否能持续下去?职业制度是否会有大的改革?都是值得观察的事情。
定段二十年
专业制度四十载,职业棋手今何在?
围棋“特招”之路
从启蒙到冲段,浅谈各级围棋培训